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记忆的三个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过程。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的特征:
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都叫遗忘;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学习记忆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是记忆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后人用他的实验数据画出的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
(1850~1909),德国实验心理学家,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17岁入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和语言,后又到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873年获博士学位。1880年起相继在柏林大学、
布雷斯劳大学和哈雷大学任副教授和教授。直至1909年2月26日在哈雷逝世。
艾宾浩斯在柏林大学和布雷斯劳大学分别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在哈雷大学则将原有的实验室加以扩充。1890年和A.柯尼希合创《感官心理、生理杂志》。
艾宾浩斯致力于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较高级的心理过程-----记忆。于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其研究方法对此后记忆的研究,乃至整个心理学的实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在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对所有的被试者来说难度都一样大,他制作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他以一次能够正确回忆学习材料所需要的学习遍数,作为 测量记忆效果的指标,这叫完全记忆法。他还用达到学会标准后,间隔不同时间再来学习原来的材料,达到学会的标准所节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的遍数,作为测量记 忆效果的指标,这叫节省法或叫重学法。他比较了学习无意义的材料和有意义的材料,以及不同长度学习材料的学习速度;考察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 效果。后人用他的实验结果绘制的,不同间隔时间对记忆保存量影响的曲线,就叫做艾宾浩斯保持曲线。他发明的填充实验后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智力测验和作业测验。
表象
表象的定义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实际上表象就是在记忆的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见多识广的人,他的表象的内容,也就是他的感性知识会非常丰富。
表象的四特征
直观形象性;
片段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
表象的三作用
积累感性知识;
为想像提供素材;
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三个记忆系统;
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一)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9~20比特;但保留的时间很短,图象0.25~1秒,声象1~4秒;
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
(二)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5~9个项目。语言文字多为听觉编码;其它是形象记忆;
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经过复述可以转入长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记忆容量无限,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
不是有意回忆,意识不到;长时记忆可以提取到短时记忆系统中;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
基础心理学名词概念汇编--记忆
记忆、记忆表象、记忆过程、记忆阶段、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回忆、追忆、记忆广度、联想、遗忘曲线、图象记忆、声象记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