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由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华师心理学院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三个单位联合承办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合探索论坛”在广州举办。
开幕仪式由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李爱梅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川江,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张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何先友教授,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会长陈仲谋医生,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佐斌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余鸿纯先后致辞。
上午的主旨报告由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大教务处处长聂衍刚和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敏儿主持。
华师教授莫雷作题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的报告。莫雷强调了要高度重视心理不良状态和心理不健康状态的群体,还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思路,即要明确其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运行体制和工作模式、指定相关岗位培训,积极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香港大学教授陈战胜创新性地引入了道德化的概念解释群体间的冲突现象和行为。他提出了三个改变紧张的群体冲突的建议,即改变物化的观念、将对攻击性行为的关注转为对人的友善、寻找和平的解决方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前首席督学李少锋作题为“促进学生精神健康及支持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香港经验”的报告。李少锋介绍了香港特区教育局在中、小学推行的相关措施,包括推动价值观教育及多元的学生活动、推广正向家长运动、为学生及家长增加“守门人”训练 。
下午的主旨报告依次由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华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戴健林,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焦璨,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惠青山主持。
香港大学教授陈友凯作题为“精神病‘思觉失调’的早期干预:成效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报告。陈友凯结合了香港地区对思觉失调的治疗经验,讨论了对于思觉失调提早发现,以及在疾病发病前期争取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的一体化服务框架。
中山大学教授景怀斌作题为“心理学促进大湾区发展研究的行为公共政策路径”的报告。景怀斌指出“公共政策与心理学的结合=行为公共政策”。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融合的两大核心是制度的融合与人员的流动。报告还指出了制度-心理社会机制及其8种治理方式,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推进行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建议。
香港北角循道学校校长郑家明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倡导学生快乐学习,重视学生后天的努力、个体的发展,分享了其以人为本、健康学习的治校理念。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作题为“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认知、问题与对策”的报告。贾福军指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全球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抑郁症成为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并且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医院(医生)四方应加强联动。
闭幕式由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路红主持,由李爱梅致闭幕词。
据介绍,本次活动旨在打造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心理服务合作与交流平台,深入挖掘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社会融合与发展提供科学专业、前瞻性的思路与观念,聚焦于推动大湾区人民心理融合达成社会融合,从而不断增强大湾区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