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西安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心理咨询师通过热线电话,开展心理辅导。
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如何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如何让相关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如何使青少年心理监测预警和服务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近年来,陕西多部门联动,共同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在全省中小学校、医疗单位、12355青少年服务台之间建立协作机制,畅通精神心理问题筛查、评估、转介、治疗等环节,建立心理干预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机制,为青少年提供便捷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
倾诉的平台
2月14日,16岁的延安市高中生周宇行(化名)拨通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电话,对心理咨询师亓富强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面对老师的提问,我一点也不紧张了。感谢您对我的多次帮助。”
周宇行学习成绩优异。但从高二开始,她对老师的提问感到恐惧,总害怕回答错误。这种情绪甚至影响了她的睡眠和食欲。
寒假期间,周宇行拨打延安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电话寻求帮助。
经过详细了解和评估,亓富强发现,周宇行内心敏感且追求完美,容易对自我表现过度解读。亓富强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周宇行改变对课堂提问的看法,让她意识到不用刻意追求完美的答案,有效缓解了她的焦虑。
“科学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青少年缓解学业压力和心理焦虑。”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秘书长张力介绍,“12355青少年服务台是共青团打造的专业服务平台,覆盖全省各地。广大青少年和家长可通过电话热线和网络平台,获得专业的心理、法律等咨询服务。”
近年来,在共青团陕西省委的指导下,我省各地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采取暗访、电话抽查、数据周报等形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摸底,并及时提供服务,帮助广大青少年重拾自信。
每当接到咨询或求助电话,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都会将求助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在案,由心理咨询师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疗愈服务,并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跟踪后续情况。
校园里的守护
2月13日,新学期报到日,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小学的老师热情地欢迎学生返校。老师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了焦虑情绪。
学校心理副校长李倩立即进行走访。她发现有的学生未能按时完成寒假作业,有的学生仍处于假期中的松弛状态,还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李倩立即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他们的假期生活和学习状态,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并通过玩游戏等方式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
该校校长张琪介绍,心理干预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化举措。学校每周五举办心理副校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面对面交流,并通过心理辅导课帮助家长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学校还与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合作,专门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了人际交往提升课,为六年级学生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课。
张力说,目前,全省300余所学校与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联合行动,聘任心理副校长、心理健康顾问等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士对校内情绪、心理和行为有异常的孩子进行及时研判,必要时通过绿色通道进行转介处置,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心理健康的防护网
2月14日,咸阳市某小学二年级教室里,学生张晓佟(化名)已进入学习状态,认真听讲。这一变化让家长、老师以及心理医生感到欣慰。
张晓佟曾是全校有名的“熊孩子”,上课时总是坐不住,经常与老师对立,还和同学打架,行为让家长感到头疼和无助。学校老师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对接心理医生,并联系定点医院为张晓佟进行专业测评和检查。
经过诊断,张晓佟患有多动症。医生团队随即为张晓佟制定了一套综合干预方案,包括心理支持、药物治疗、行为矫正、执行功能训练以及脑电生物反馈等手段。
绿色通道定点医院医生张学群介绍:“药物治疗的同时,老师安排张晓佟担任纪律班长,提升他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学校还让张晓佟的妈妈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帮助张晓佟缓解与老师、同学的对立情绪。经过一年的心理治疗,张晓佟基本得到康复。”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干预绿色通道是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共同搭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主要任务是在12355青少年服务台、各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及教育部门之间,建立青少年精神心理个案评估及协同干预机制,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高效、便捷、一站式心理健康服务。
绿色通道办公室主任周苏鹏介绍:“全省范围内已有40余家医院成为绿色通道的定点医院,形成了‘医+校+家’联动的心理健康防护网。”(来源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