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报名网
Vocational Education www.ctpx.org.cn

心理咨询师 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

发表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103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松弛感”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有些人认为这是“躺平”一词又换了个柔和的说法。其实,真正的松弛感是一种平和的心境,是能够坦然、从容面对问题的态度,它不止是个人的生活理念,也是一个家庭需要具有的氛围。家庭的松弛感有怎样的意义?应当怎样培养呢?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什么是松驰感?


“松弛感”一词来自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的分享。一位女士带全家人出门旅游时遇到孩子证件过期、行李需重新托运等突发状况。围观者猜测这家人一定会爆发争吵,但没想到一家人没有任何指责,而是从容地重新安排,淡定地继续旅行计划,轻松地解决了一件旁人看起来很麻烦的事情。许多网友在看到这一分享之后纷纷感叹: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如此松弛的家庭。


松弛感,可以理解为处理应激事件的一种态度或能力,它的内核其实是稳定的情绪,以及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大概指的是一个人面对压力能轻松驾驭,给自己更多空间的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可以用Stephen W. Porges教授提出的多重迷走神经理论(Polyvagal Theory)解释这一名词。在这一理论中,松弛感是一种腹侧迷走神经(Ventral Vagal Nerve)活跃下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会产生安全感以及与他人的连接感,并体验到慈悲、希望、灵活、融入当下等积极感受。


而将松弛感放到家庭关系当中时,它的本质是指遇到事情时每个家庭成员积极的思维方式、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平和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要在家庭环境中培养松弛感?


对多数家庭来说,松弛感是一种遥远而奢侈的状态。有的父母情绪急躁、缺乏耐心,遇到问题互相指责埋怨,争吵不休,或是将来自家庭以外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紧绷状态带回家中,将家庭中本该有的轻松自在的氛围带入了低气压的环境。这样不仅会损伤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不利于一个家庭幸福感的提升。


而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处在最弱小的位置,如果常常承受着父母的情绪压力,身心发展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容错率很低,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会引来严厉的批评斥责。在这样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下,孩子的安全感越来越低,经常会感到紧张焦虑,生怕自己做错事。


这种不敢犯错、害怕被责罚的心理,无疑会削弱孩子的探索欲,缺乏胆量和勇气,抑制成长潜能。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变得挑剔、斤斤计较,遇事喜欢指责别人、推卸责任,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受到父母负面情绪影响的孩子,如果不懂得自省和改变,又会不自觉地将这种相处模式复制到新一轮的家庭关系中,代代相传,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家本该是一个有爱、温暖的避风港,每个家庭成员在爱与被爱中安心做自己,遇到难题,家人会互相陪伴支持,共同面对。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内在安全感与人际安全感与童年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童年时期,如果能接收来自稳定可靠的抚养者的长期陪伴,就会给孩子带来内在的安全感,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人际安全感,以及应对人际冲突的能力。这样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处理三人及以上的关系,充分发展出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独处,还是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孩子都能感到松弛,而这也是心理发展最健康的一种。所以,培养家庭的松弛感对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松弛感应当如何培养?


有松弛感的家庭,要尊重彼此,平和沟通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坏脾气给最亲近的人,说话不考虑对方感受,冷嘲热讽、咄咄逼人。有的父母会讥讽孩子的不够优秀,有的孩子会对着父母大喊大叫。不稳定的情绪、刻薄粗暴的语言,是对家庭成员的中伤,时间久了,伤心与失望的负面情绪就会逐渐累积,家庭关系也会逐渐失去应有的温度。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所谓的家和,指的就是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样,家人之间更能互相感受到对方的爱和关心,增进彼此理解,内心充满温暖和力量。顺畅的沟通才能带来问题的高效解决,才能让生活越来越顺利。


家庭是一个要多讲感情,少讲对错的地方。因为有爱,所以每句话都要好好说。平时沟通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语气,正面表达、就事论事,不要刻薄地反问。遇到突发状况,不要只顾着挑对方的错处,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互相理解包容,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有松弛感的家庭,要放慢节奏,稳步前行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父母永恒的难题。有的家长会被自己的“教育焦虑”困住,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跑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却忽视了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是不同的。与其给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催促着他们一刻不停地向前跑,不如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育是一个“三分教,七分等”的过程,汲取营养是缓慢的,父母要懂得放下过高的期待,耐心地等待教育在孩子身上绽放出绚丽的花。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说过:“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相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若是父母只会催促而不耐心教育,只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他们只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习得性无助”。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都是先会站,再会走,最后才能学会奋力奔跑。一场成长的马拉松,是不需要抢跑的。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允许孩子慢慢来,允许他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完美。一道题,今天学不会,可以明天再学;一项技能今天不熟练,可以明天再练;一个道理不明白,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举一反三。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慢”中学会摸索,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松弛感的家庭,要管理情绪,允许脆弱


冯骥才先生说:“家庭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一个有松弛感的家庭里,每个成员都应该是感到放松、舒适的。父母可以放下工作中地紧张情绪,孩子可以放下戒备,尽情释放脆弱。


有心理学者表示,大多数孩子发现自己有抑郁的情绪时,都不敢告诉父母,因为他们认为父母只会觉得他们的脆弱都是矫情。但是父母应当了解的是,否定孩子的情绪,强行要求他以成人的心智来面对困难,孩子只会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无法敞开心扉,拥抱世界。


松弛感的家庭里应当允许孩子脆弱,告诉他们在面对世界糟糕的一面时,他们可以短暂逃避,可以不满,可以抱怨,家是他最值得依靠的港湾。


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就会让整个家庭氛围变得紧张不安,每个人都无法放松下来,生活也变得苦闷不快乐。因此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放松紧绷的神经。


首先,不要把工作中积攒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学会找到合适的情绪发泄通道,比如听音乐、看电影或是和家人心平气和地交谈。还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脾气上来的时候,按一个暂停键,看到自己当下的情绪,思考从何而来,冷静三分钟,让情绪自然流动,再去面对家人。


有松弛感的家庭,要允许犯错,共同面对


稻盛和夫曾在《思维方式》中写道:“人生过得幸福的人,都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孩子天生完美懂事,关键在于父母要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这件事。


有些父母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为了消除这些缺点不停地训斥、责骂孩子,却忽视了孩子身上地闪光点。渐渐地,孩子也就只专注于自己的缺点,最终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从而自卑、敏感。


比如:当孩子不小心把碗摔碎了的时候,简单点看,家长首先检查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和孩子一起把碎片打扫干净,事情就可以过去了。可有些家长却怒火中烧,指责孩子做事粗心、没用,对着孩子大发脾气。


其实,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的指责也只会给孩子和自己造成痛苦的记忆,甚至破坏亲子关系。因此,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要浪费在责备孩子上。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犯错失误再正常不过,家长多一点耐心、包容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成长帮助更大。不要让孩子的生活中的小“故事”,成为他人生中的事故。给他机会,让他偶尔走一些错路,在人生路上多绕几个弯,用不同的角度看看这个世界,也是一种成长。未来的路很长,陪着他们经历一次又一次摔倒,他才有再次站起来的勇气。


一个家庭需要松弛感,太用力的孩子走不远,而他也不会因为紧绷的心弦而变的完美。要学会接纳和包容孩子在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改变,犯错也好,脆弱也好,没那么优秀也好,就算不理解孩子的喜好,也要学着尊重。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并不只是一个虚幻的名词,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安全感和情绪状态。不为琐事纠结,不为结果执着,共同承担,携手前行,相信爱和包容的力量,才能让家庭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徽.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报名咨询15971453818/微信同号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报名指南  |  资料下载   在线报名 |   服务时间:08:00-17:30 (周一至周六)

版权所有©中都教育 Copyright © 2019, 邮箱:kaoshiban@126.com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镜像网站 否则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鄂ICP备1901766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402001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