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的教育是追求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智、积极的情感。”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毛亚庆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人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要因时而变,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不能过度追求升学率。今天下午,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的“子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600余位海内外学界嘉宾汇聚,多位专家在发言中都提到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截至今年10月,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为9500万,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呵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地区办事处教育创新和技能发展部主任汪利兵就特别关注家校的联动,他认为学校要特别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家庭和社区间的联系,如设立家长日、学校开放日等。同时,汪利兵认为要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作为心理问题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骆宏教授对如何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今,社交障碍、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在学生群体中高发,骆宏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改变环境。首先要站在合作的立场上,不要以说教形式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此外,骆宏认为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心理疾病的治疗手段,帮助更多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据了解,中小学校长论坛每年举办一届,盛邀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家、校长贡献智慧,共同探讨中小学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戴丽敏表示,杭州师范大学将继续拓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助力浙江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家。(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