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开启,“学生心理测试”项目启动了。检索新闻报道可知,全国不少地方明确了开学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的工作安排。比如,江苏盐城、广西玉林等地都要求开学后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四川成都市教育局也联合市卫健委明确秋季学期全员心理监测总体安排,分批分段科学安排秋季开学心理测评。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本是好事一桩,但有些地方的“学生心理测评”却走了调、变了味。一些家长担心让孩子参加心理测评会占据其学习时间或影响孩子正常上学,就“主动代劳”。打开链接的是家长,打开平台的是家长,接受测评的是家长,最终截图上传家校群的也是家长。所谓的“学生心理测评”,结果成了家长的“独角戏”,作为主角的学生却没有参加。
实施新学期“学生心理测评”,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数据显示,眼下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在走高。在此前提下,只有真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及时干预、有针对性地引导。
今年5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我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要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要达到60%。
因此,家长务必正确看待开展“学生心理测评”对引导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向作用。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家长和学校都需要真实的信息,如此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让明媚的阳光融化部分学生心灵上的冰川,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来源华声在线)